供应因素扰动成为近年来锡价上行的主要动力,但由于消费不及预期,高库存拖累,锡价最终上行乏力。近期,锡市运行在15万元/吨附近,主要是因为印尼作为全球第二大的锡生产国,2018年10月暂停一家可接受矿石验证资格公司,导致仅天马一家公司可以出口锡锭,境外市场供应收缩,伦锡自低位反弹。综合来看,境外强势、国内加大锡产品退税以及出口预期增加等均给锡市带来一定的支撑。
供应拐点仍需验证
支撑锡价强势的长期逻辑是缅甸资源枯竭带来的锡精矿短缺,从数据来看,2018年全年总进口量下降近20%,供应显著收窄,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而今年1月进口量达2.9万吨,环比增长48%,究其原因在于当地矿山节前为清偿债务以及支付工资等进行了清库,但节后复产之后出货量能否维持当前高位有待观察。
虽然市场预期缅甸产出未来大概率下滑,但境内外补充导致拐点延后。2018年,国内增量最大的矿是银漫矿业,产出增加3000金属吨至6000金属吨,2019年预计满产7500金属吨,但是2月23日发生安全事故后,按照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停产检修时间最低在3个月,市场一致预期在半年左右,将影响产量3000金属吨,影响国内供应2%,但相对国内1.7万吨锭库存来说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后续对其他项目,尤其是同在内蒙古地区的维拉斯托项目,市场预期2020年投产,年产6000金属吨,建设或出现推迟。
从海关数据来看,1月锡矿实物吨进口中,缅甸矿占比由原先的98%以上下滑至96%左右,从俄罗斯进口226.671实物吨,澳大利亚进口525.561实物吨,后续需要关注其他资源国对国内锡矿的补充。
我国精锡出口增加
近期,精锡出口单月破千吨,为近十年来首次,主要是关税政策的利好逐步体现。2017年精锡出口关税取消,云锡获批加工出口手册,去年底又提高了部分锡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些贸易政策的出台大大提高了锡产品出口量。此外,海外需求回暖,刺激我国精锡出口显著增加。
宏观回暖以及出口利好提振,但国内锡价仅在银漫事件后首个交易日上涨,后续转而弱势下行,主要是春节假期期间,国内冶炼厂仍维持正常生产,锡锭累库至1.7万吨,并且节后需求恢复缓慢,去库进度不及预期。
总体而言,对于后续基本面需要重点关注,一是终端企业订单的复苏情况以及开工率的回升程度;二是印尼出口瓶颈4月能否如期解决,缓解境外市场紧张局面;三是缅甸矿进口量是否延续去年四季度的萎缩态势,当地矿产复产偏迟是否会在今年再度上演,导致矿端缺口预期得以兑现。总体上,预计近期沪锡主力合约波动区间在14.8万—15.25万元/吨。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