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富管理领域,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领域——大宗商品的投资价值正在被各类机构挖掘。
8月2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主办的2019机构大宗商品衍生品论坛在大连举行。在“赋能新时代、产融创未来”这一主题下,来自证券、基金、银行及期货经营机构的各方人士展望称,大宗商品领域与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及债券市场紧密联系,挖掘大宗商品市场的投资价值很有必要,大宗商品在资产配置和投资领域大有可为。
良好的政策背书
期货行业从2012年资产管理业务放开、正式撕开“财富管理”的口子开始,便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和“自下而上”的实验探索中不断发展。随着各类金融机构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包括地方政府、各金融自律监管组织的有力支持政策为大宗商品进入财富管理市场提供了良好背书。
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靳国卫在论坛致辞中表示,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为因果,共生共荣。大商所是国家布局在东北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是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首要支撑和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名片。
证券机构方面,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FICC(固定证券收益、货币及商品)业务已经起步,信用产品、利率产品、资产支持证券、外汇产品、大宗商品五大条线基本齐全,业务模式逐渐丰富。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张冀华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目前大部分证券公司通过具有关联关系的期货公司开展期货交易。下一步,中国证券业协会将从组织架构及业务范围方面继续加强FICC业务对衍生品市场的覆盖。一是引导证券公司优化整合固定收益业务、外汇业务及大宗商品业务等FICC业务部门,健全FICC业务组织架构,构建FICC业务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进一步拓宽FICC业务范围,特别是在外汇产品和大宗商品方面的市场准入,有效发挥证券公司市场组织者、交易撮合者、流动性提供者和财富管理者的作用。
基金机构方面,证监会于2014年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指引,公募基金开始试水商品期货市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郑富仕表示,为促进衍生品市场交易制度规范,协会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与大商所等机构合作,持续对公募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开展针对性的衍生品业务培训,深化行业对市场和业务的理解,促进行业之间的融合。在各方推动下,行业积极实践,基金行业参与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的规模也在逐步提升。从参与衍生品市场情况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私募产品投资于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的规模总共566.33亿元,较2018年底增长39%,同期协会自律管理下各类资产管理业务存续总规模达到50.39万亿元。“虽然566.33亿元相对50万亿仅占千分之一,但这一业务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期货经营机构方面,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王颖表示,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要与其他资管机构差异化发展。期货公司具有先天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必须在有优势的地方打响品牌。在产品设计时,从低风险产品为基础做起,树立资管产品品牌,慢慢拓宽投资品种和范围。“尤其在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方面,期货资管业务更应该依靠高速完善的系统、更宽的资管视野,形成期货公司资管的特色,与证券资管和基金资管等产生差异。”
机构呼唤商品组合资产
从机构自身发展来看,近年来国内大类资产的波动率较高,令其逐渐认识到组合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期货资产配置的需求越来越凸显。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骆红艳表示,近几年权益市场震荡波动,风险资产持续受到多重因素冲击,单一资产投资风险显著上升。公私募FOF、银行理财(非标投资受限)等配置型机构客户的需求逐步发展,商品基金作为独特的资产类别,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锦成盛资产管理总经理相纪宏表示,过去10年,全球主要大类资产中收益最好的是美股和发达国家股市,相比之下,中国投资者的获得感比较糟糕。而大宗商品特别是期货的资产回报并不是和股票一样以买卖和持有作为回报,更多的是对于产品组合和风险管理的回报。因此在资产配置中,某种大宗商品组合资产的指数可能表现会更好。
骆红艳表示,银行理财新规落地后,商品基金是公募基金的重要战略类别。在国外,包括商品指数基金在内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是商品期货市场重要的参与者。近几年来,在美国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中,非商业多头持仓占市场合计多头持仓的比例保持在25%-35%的区间内。公募商品基金可以满足国内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基金公司作为专业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改善商品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提高市场深度,降低市场投机行为,有助于提升商品期货市场效率,包括价格发现、套期保值效率等。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