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同期现货3.3元/斤,还卖不动,现在7元到8元每斤走货很好。果农对开称价普遍预期在5元/斤左右,下午来大型冷库进行参观和交流。对新季的开称价格相对也比较乐观。”一德期货苹果分析师近期调研苹果主产区后表示。
调研的路上,上述分析师看着满眼的果园,看着忙碌的果农不由感慨:他们是话语权最弱的一环,但是产业链里的生产商。
强化产业标准化分级理念
苹果相关国家标准2008年就已颁布,但现货市场一直未严格执行。
提升果农话语权,分级标准化或许是第一步,苹果期货的上市则让这一步真正迈了出去。
苹果期货上市后,一方面,期货标准以国标为基础,宣传推广国标,强化产业标准化分级理念,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执行交割标准,提高产业对于标准的重视,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
苹果期货上市前,各公司对苹果标准分级多依靠主观判断,并未依据苹果国标中糖度、硬度、容许度等指标进行分级定价,易造成同一批苹果品质各异,影响整体价值。随着苹果期货的不断推广,产业主体开始逐渐重视国标要求,部分企业已开始依据国标进行入库前的检验分级,并且还配备了专业检验人员及仪器设备。
除了强化产业的标准化分级理念,苹果期货的上市还促使产业进行标准化种植管理,业内标准化意识较强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利用“期货+订单”模式,引导果农在种植管理、采后分选的全流程标准化。
2018年6月苹果未成熟时,河南三门峡龙头企业二仙坡果业就与部分商贸公司以符合交割标准的苹果为标的签订订单,在当地选取100个村,与6000户果农合作。公司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及流程管理,引导果农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苹果质量。参与合作的果农表示,二仙坡的统一采购和技术指导,一方面让果农学习到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另一方面也认识到了标准和分级的重要性,只有质量过硬,销路才能得到保障。
“保险+期货”保障果农利益
除此之外,苹果期货的上市,给苹果的“保险+期货”提供了载体,为探索价格保险及衍生品等更为“宜农”的风险管理工具提供平台,支撑苹果产业良性发展。
2018年,郑商所共支持9个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覆盖陕西、甘肃、山西等9个国家级贫困县,涉及农户5511户,承保苹果现货2.7万吨。目前所有项目都实现赔付,理赔金额合计1370万元。
同时,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开始自发开展苹果的“保险+期货”项目。
苹果期货上市不久,华信期货就出资约10万元在延长县进行苹果“保险+期货”试点,承保现货规模196吨,最终赔付19.8万元,每吨理赔1012元,为苹果的“保险+期货”实现了良好开端。
2018年10月,在陕西省延长县,当地政府联合工商银行、人保财险和6家期货公司,创新性地推出苹果“银行+保险+期货”模式,并由工商银行为参与项目的企业、种植合作社、果农提供后续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探索地方政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农户组成的“五位一体”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