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钢铁上市公司近日陆续发布了2019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均呈下滑态势,其中不少更是下滑超过70%。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钢铁行业一度取得历史最好的业绩,实现利润4704亿元,同比增长39.3%。
“2019年我国钢铁产量继续增加,国内钢材市场均价预计低于2018年,而原燃料(铁矿石和焦炭)的市场均价则高于2018年,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将大幅下滑。”在上周末由“钢之家”主办的第十五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钢之家”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文章预计。
一季度盈利转向
截至目前,钢铁上市企业中,鞍钢股份、华菱钢铁、柳钢股份、韶钢松山、太钢不锈等已经发布了一季报业绩预告,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均呈下滑态势,其中有4家更是下降70%左右。
上述几家钢铁企业在业绩报告中,均把利润下滑归为市场因素为主,称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钢材产品价格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大宗原燃料煤炭和矿石价格大幅上扬。
中钢协的最新报告也指出了同样的趋势: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先降后升,总体呈现低位小幅震荡上行走势,但价格涨幅远远小于同期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钢铁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同时,钢铁行业运行的国内外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难度加大。
据记者了解,进口铁矿石价格在2月11日突破90美元/吨后,呈震荡回落走势,至3月15日降至85.31美元/吨,尽管比高点明显回落,但仍比年初价格上涨了16.08美元/吨,涨幅达23.23%,远高于同期钢价涨幅。
与此同时,钢铁产量却仍在增加。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粗钢日产达到253.53万吨,同比增长9.2%,比去年12月增长3.25%,钢铁产能释放较快。
记者咨询多家国内钢厂的管理层认为,2019年,作为钢铁业主要下游行业的房地产开工面积及投资额可能会大幅回落,铁矿石焦炭等原料成本却在高位运行,再加上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叠加贸易摩擦,利润要再创新高还是很有挑战。
新一轮产能过剩抬头
事实上,2018年的钢铁利润大幅改善,最主要的原因是持续不断的钢铁去产能、出清地条钢和环保限产。
多位行业内人士对记者指出,过去三年间,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2016年化解过剩产能6500万吨,2017年继续化解炼钢产能5500万吨,2018年去产能目标任务3000万吨,提前2年完成了1.5亿吨的去产能上限目标。
可以说,2018年钢铁行业的供需矛盾缓解、价格回涨,是钢铁企业业绩继续创新高的源头,但随着去产能任务趋近完成,供给端对价格的边际拉动影响逐渐削减,业界对已经到来的2019年并没有持续乐观。
根据预测,2019年我国将新增高炉产能3043万吨,释放产量约1290万吨,新增电炉产能1948万吨,释放产量约1100万吨。2019年,这些新增产能将为我国带来2300万吨以上的粗钢增量。
“这一轮包括地条钢在内的产能去掉之后,新的一批产能正在上来,包括调整产业局部造成的产能增加,以及搬迁重建,还有一部分地条钢转化为合规的电炉炼钢,预计未来2~3年内,新增的炼钢产能要达到2亿吨以上,可能造成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吴文章对记者指出,在被置换的产能中,有些产能是早就停产的产能,还有一些是借产能置换名义扩大了的产能,如果不彻底清查,任由这些产能建成投产,我国钢铁行业近年来来之不易的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成果将付之东流。
在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也提到2019年需要关注钢铁产能。“去年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0%多,现在产能还在增加,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再次出现2014、2015年的困境。”
李新创指出,对国内的钢铁行业来说,2019年除了控制好产量,紧跟需求结构变化,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要遵循市场化原则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结构失衡等老问题依然存在。2017年,中国前十家钢铁企业累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36.9%,较2016年提升1.0个百分点,但距60%的钢铁产业集中度目标,以及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2017年,韩国前两家钢铁企业累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89.2%;日本前三家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81.5%;俄罗斯前四家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8.0%;美国前三家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7%。
2018年以来,河北、江苏、河南等地陆续出台了钢铁产业整合规划,而钢铁行业并购基金也逐渐成为钢铁产业整合的市场化、资本化运作主体。继2017年中国宝武集团联合WL罗斯公司、中美绿色基金、招商局集团设立四源合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整合重庆钢铁资产后,长城河钢产业发展基金、山西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华宝冶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三个并购基金也陆续成立。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