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榆林市加大煤矿安全生产和重大隐患整治
据榆林日报报道,榆林市深刻汲取“1·12”事故教训,用铁的手腕,多措并举,对一批煤矿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进行整治。
突出重点,扭住不放。对炮采煤矿、边角煤残采煤矿、年产45万吨以下煤矿、违规承包(托管)煤矿、超层越界开采煤矿五类重点煤矿全部停工停产,特别是针对违规承包(托管)和超层越界开采问题,采取企业自查、重奖举报、重点清查措施进行整顿规范;下决心挖掉违法违规承包、超层越界开采、“明盘”项目三个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病根”,做到问题吃不透的不放过、问题查不清的不放过、重大隐患不整改的不放过。对承包缺口,已邀请全国38家单位来榆召开了供需洽谈会,目前20家单位已签订承包意向协议。
清单管理,强化监督。用好复工复产关口,实行复工复产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两个清单管理,第一批复工复产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清单分别为49处、44处,第二批清单分别为15处、5处,确保对全市259处煤矿进行清单管理全覆盖。
与此同时,综合各级煤监、煤管部门和检查组进行行业监督与媒体监督,在媒体上进行违法违规承包和超层越界开采的有奖举报公告,最高奖励金额30万元,充分发动群众进行监督。
榆林市还制定出台榆林市煤矿实际控制人安全责任制、煤矿监管“十严禁”红线、煤矿安全检查责任制、火工品规范管理、煤炭产运销“五联”模式、超层越界开采监督和季度交叉检查管理办法,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2.
吉林1月原煤产量98.32万吨
同比下降9.62%
吉林省能源局消息,2019年1月吉林省原煤产量98.32万吨,同比下降9.62%。
1月份,吉林全省发电量86.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全省全社会用电量7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5.01个百分点。
1月份全省天然气产量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全省天然气消费量3.0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9%。
3.
蓝天保卫战丨今年重点地区煤控不会放松
蓝天保卫战是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日前,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在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仍然突出,大气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远。
全国环境大气污染防治总体改善
守护蓝天白云,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2018年,我国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持续优化。稳步推进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1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0%。全国淘汰10蒸吨/时以下燃煤小锅炉3万余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完成散煤治理任务480万户。”上述在生态环境部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释放的信息表明,我国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工作卓有成效。
据介绍,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8%、10.2%、10.8%;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浙江省PM2.5总体浓度已经达标。原来位于重点区域的珠三角,PM2.5浓
度持续降低,连续四年总体达标。
2019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攻坚之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薛志刚称,我国还是要改变偏煤的能源结构,以京津冀为例,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单位面积煤炭的消耗是全国的5~6倍,所以要坚持把重点地区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下来。
汾渭平原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汾渭平原首次被提到蓝天保卫战
“主战场”的地位。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颁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重点区域的划分有了新调整,达标的珠三角退出,污染仅次于京津冀的汾渭平原进入;同时要求,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散煤治理。汾渭平原虽然列入了大气治理重点地区,但目前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刘炳江在发布会上表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污染特征明显。陕西、山西是产煤大省同时也是煤炭消费大省,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更集中,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近90%,远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二是区域产业结构偏重,工业污染排放量大。汾渭平原有氧化铝、焦化、钢铁、煤化工等重化工企业,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较低,且多数企业尚未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比例低于京津冀水平,污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三是公路运输污染问题突出,重型车排放量大。汾渭平原是陕、蒙、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普遍以公路运输为主,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公路运输压力。四是特殊地形和气象条件,污染物不易扩散。
为解决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问题,提高汾渭平原治理大气污染的内生动力,我国印发实施了《汾渭平原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并细化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措施,强调以燃煤污染控制为重点,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继续推进煤炭消费总量控制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首次低于60%。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7.7%,电力消费量增长8.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上升1.3个百分点。
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显示,2019年,我国多地将进一步减少煤炭消费。河北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散煤清洁替代,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持续动态清零。年内河北省将压减煤炭1000万吨、火电50万千瓦。天津市2019年将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柴油施工作业机械清洁化改造,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取暖散煤清洁化替代,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此外,贵州、甘肃、黑龙江等地都纷纷提出了煤控目标。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未来还存在较大治理空间。刘炳江表示,首先是稳步推进清洁取暖,在推进过程中,坚持统筹协调温暖过冬与清洁取暖,坚持以供定需、以气定改、先立后破,根据清洁能源供应量确定改造任务;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施策,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清洁取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其次是运输结构调整,尤其是京津冀运输结构的调整,京津冀煤炭和铁矿石要基本上改成铁路运输。
据悉,今年采暖季过后,生态环境部将会同各地科学合理安排2019年散煤治理计划。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继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今后,我国将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及汾渭平原的散煤治理,到2020年采暖季之前,平原地区要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4.
乌东德水电站工程首批机组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三峡集团消息,3月1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四台机组(左岸5号、6号和右岸7号、8号)均已进入机电安装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据了解,乌东德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左右岸地下电站各安装6台单机容量85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分别由上海福伊特和通用电气制造。左右岸地下电站机组安装施工分别由葛洲坝机电建设公司和水电八局承担,监理单位为三峡发展公司。
目前,四台机组机电安装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进度最快的6号、7号机组定子机座组合缝焊接和无损检测完成,即将进入定位筋安装工序,该两台机组转子支架组装也已完成,即将开始焊接。5号机组已进入定子机座焊接和座环加工环节。8号机组开始机坑测定。其余8台机组均在进行蜗壳混凝土浇筑施工。预计今年6月份实现全部12台机组由土建向机电交面。
按照计划安排,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将于2020年7月实现投产发电。
5.
俄罗斯1-2月煤炭出口量同比降1.06%
俄罗斯联邦能源部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俄罗斯煤炭出口量为2847.79万吨,较上年同期的2878.28万吨下降1.06%。
2月份,俄罗斯煤炭出口量为1390.96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414.21万吨下降1.64%,较1月份的1456.83万吨下降4.52%。
1-2月份,俄罗斯煤炭产量为7128.13万吨,较上年同期的6895.81万吨增长3.37%。
2月份,俄罗斯煤炭产量为3499.1万吨,较上年同期的3462.05万吨增加1.07%,但较1月份的3629.03万吨下降3.58%。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