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周边新兴经济体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其中重要一环。韩国、印度与中国台湾地区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地区股指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三大经验与教训值得关注。
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韩国、印度与中国台湾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方式,也导致了不同的发展结果。
韩国股指期货市场开放的进程与股市基本保持同步,流动性基本上保留在韩国境内。2017年,外资在韩国股指期货的交易金额占比超过了46%,而在韩国股票现货市场的交易金额占比为21%。
印度起初主动授权境外交易所开展本土股票指数的期货交易,随着境外市场发展越来越快,印度开始采取措施促进股指期货的流动性回流国内。
中国台湾地区最初对股指期货市场发展不积极,流动性被动分流至境外交易所,特别是分流到新加坡交易所,后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才小幅提高了境内市场的竞争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台湾股指期货市场采取了调降交易税率等措施,外资参与台湾股指期货市场的比重开始有所增加。
上述这些经验与教训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是重要场内衍生品交易的流动性须保留在境内。衍生品市场不同于股票现货市场,其发展很容易跨越国家或地区的边界。若只重视股票现货市场的开放,而忽视境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容易面临着境外交易所的无序竞争。一旦境外相关衍生品的交易规模发展很大,可能对境内期现货市场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不利于境内金融安全。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应重视境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将衍生品的流动性主要保留在境内。
二是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要与现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保持协调。当股市对外开放的程度增加时,相应的衍生品市场也需扩大开放,实现境内股市与衍生品市场的协调发展。这样可避免境外交易所在股票衍生品市场对境内市场带来的若干挑战。
三是境内股指期货市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须注意促进境内、外投资者的均衡发展。从韩国的情况看,境内外投资者在衍生品交易的能力、习惯、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境外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占比过大同样不利于市场的稳定。
因此,股指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应特别强调有序推进,让各类投资者均衡发展,才能达到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初衷。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