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山东金乡县来说是个“大年”。虽然遭遇了“倒春寒”,造成大蒜产量的减少,但因为价格猛涨,金乡的蒜农还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一亩蒜的收益可以到1万元以上,加上再种一季辣椒,每亩年收益在1.5万元以上。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年收益10万元左右。”日前,金乡的农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按照杨建强的估计,今年金乡农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可以占到八成以上。
但是农村合作社面临新情况。杨建强的身份是金乡供销京信联合社(下称“金乡京信”)的理事长。他的忧虑是今后他的合作社该怎么搞。
农村合作金融“拾遗补阙”
8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戴相龙到了金乡京信。按照原定的行程安排,戴相龙一行只是到金乡京信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些情况,但戴相龙在听了杨建强的介绍之后,决定召开一个座谈会。这个座谈会持续了四十分钟。
杨建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戴相龙表示,他会通过相关渠道提出建议,规范和支持像京信这样的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虽然如此,杨建强还是对第一财经记者吐槽说,合作社在新型农村互助合作金融方面的业务颇为艰难。
京信联合社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在社员农户为26000户,覆盖人数为10万人左右,大致占到金乡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2015年,金乡京信被金乡地方金融监管局授予信用互助资格,现在参与农户310户,所属互助规模为1000万元。目前共发生业务272笔,累计金额1122万元。其中互助金融方面只有12笔业务、总额为48万元。但这12笔业务没有一笔风险损失。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请示》于2015年初获国务院原则同意。同时,《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方案》报中国银监会审核备案。这是山东开展的金融改革的一部分。
当时国务院批准的原则是:坚持服务“三农”本质要求,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中“小额、分散”的资金需求,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不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不对外投资,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社员自愿,互助合作,风险自担;坚持立足农村社区,社员管理,民主决策,公开透明。
“有领导问我,通过信用互助,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合作社也未出现风险,为什么不能扩大范围,多搞业务?我的回答是我不能宣传。这是合作社获批时相关部门就规定好了的。”杨建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26000户社员并不是都可以加入信用互助的,杨建强现在从中遴选了310户。为什么没有出现风险?杨建强的说法是:“对他们都了解。借款人是否有不良嗜好,连家庭是否完整等都很清楚。”
“如果信用合作的成员申请借款,信用好的,我们当天就可以放款,最高是5万元。我们认为不大行的,就找个借口,比如,现在无资金等应付过去。”杨建强认为,之所以这项业务开展的规模还很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信用合作的法律地位还不明确,受到监管的强度比较大。一些金融机构也认为,杨建强搞的农村信用合作与他们的业务存在竞争关系。
“金乡的某农商金融机构年吸收存款就有五六十亿元,我们这点规模怎么能构成竞争呢?我们就是拾遗补阙而已。”他说。
杨建强在给戴相龙的汇报中说: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暂未被允许进行同业拆借和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融资业务,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面临抵押物不足的制约,导致其持续经营的压力较大。
盯上创业
对金乡农户来讲,一般的生产用资金并不缺乏。虽然大蒜价格有“大小年”之说,但种植户的总体收入还是比较可观。因此,农户想通过信用合作获得生产性资金的需求并不大。
于是,杨建强的合作社瞄向了农户需求的另外两个方面:一是有经营意愿的农户,二是有创业需求的农户。
“今年的大蒜行情好,一些农户就想把大蒜存起来。有的农户不但想把自己的大蒜存起来,还想把周围农户的大蒜也收购存起来。可是,一般农户是没有存储冷库的。合作社有冷库,社员可以把大蒜存进来。”杨建强说,存进来的大蒜农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作社提供给他们当时市价总额50%左右的借款。当然,存蒜产生的电费、管理费还是要正常缴纳的。
这是类似质押借款的方式。这种方式有没有风险?杨建强分析道,对合作社基本没有风险,即使有大蒜价格大跌的情况,一般也不会跌到50%以上。真的如此,合作社就会“平仓”。对存蒜的人来说,通过从合作社获得的借款,还可以扩大经营。
这是金乡京信获得收益的一个渠道,其他渠道还包括合作社这个平台之上的“增值服务”,其中最大的一笔是生资植保。2017年杨建强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说,2016年合作社的利润有1000多万元,当年对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了分红。
这次采访,记者问收益状况如何,是否对社员进行了分红,杨建强没有回答。因为当时给社员分红之后,税务部门就找上门来,要补税。税务部门认为合作社有对社员分红收入代扣税款的义务,而已经分到社员手中的钱再要回来就难了。
为农民创业、培育置业农民是下一步要盯住的目标。杨建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到2020年底,我们通过推广信用互助业务,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优做精农业产业链,激发更多的农民创业,培育更多的职业农民。预计信用互助业务达到500笔,累计金额3000万元”。
从这个目标看,牢骚归牢骚,杨建强还是很有干劲的。
农资配送是一片蓝海
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杨建强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合作社所在地的金乡县化雨镇党委组织委员打来的。杨建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现在“很香”,很多村党支部书记都来寻求合作。其中的背景是,当前上级要求增加村集体收入,要“保三争五”,就是村集体的年收入要确保每年3万元,不然村支书就可能被免职。
哪里去搞3万元收入?杨建强出了个主意,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集中搞农资配送。其中村里提供场地,占股51%;合作社占股24%;另外第三家占股25%。这在杨建强眼中是一片蓝海:如果合作社配送的农资总体规模达到每年3万吨,合作社就有超过亿元的营收。
“我们对村集体采取先货后款、全程配送。这样对村集体完全没有资金压力。一个村如果有1000亩土地,以每亩农药、化肥、种子的使用量1000到1200元计算,村集体每年的收入就可以有5万—6万元。”
在杨建强看来,农村的合作社要生存,除了植根于农民,还得背靠组织和政策。这是相得益彰的事。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