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论坛暨新时期产融结合创新发展探讨论坛”于8月16日在哈尔滨召开,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在振兴东北经济的背景下,农产品期货迎来新机遇。大商所根据现货市场实际和发展需求,增加新的期货品种,优化合约设计和规则制度,不断提升服务农业特别是大豆产业的能力。
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稳定 规模稳步增长
近年来,由于我国进口大豆在大豆产业中占据的比重较高,产业链品种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产业风险管理需求较高,期货市场客户结构不断优化。
据了解,1993年,大商所成立之初的首批上市品种即为大豆期货,并于2017年上市了国内首个商品期货期权——豆粕期权。目前在大商所上市的2个期权品种均为农产品品种(豆粕期权和玉米期权)。2019年上半年,大商所农产品期货交易量达到2.6亿手(单边,下同),日均持仓量达到540.35万手,分别占全国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和日均持仓量的52.5%和66.50%。上半年豆粕期货是全国农产品期货中交易量最大的品种,交易量达1.28亿手,占大商所农产品期货总成交量的近50%。大商所一直致力于优化交割库设置,便利产业客户进行交割和套期保值。截至目前,农产品交割仓库数量共计182个,分布在全国17个省市。东北产区为交割仓库重点分布地区,大豆、玉米、玉米淀粉和粳米四个农产品已在黑龙江设置25个交割仓库。从期货客户结构来看,2019年上半年大商所农产品品种法人持仓比例明显上升,如豆粕法人持仓占比为60.78%,同比增加11.56%。
深耕产业 不断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大商所一直立足于产业,不断优化对产业客户的服务,充分发挥期货市场服务现货企业的作用。从2005年的“千村万户工程”、2008年的“千厂万企工程”、2015年的“保险+期货”试点再到2019年“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等,大商所通过针对大豆等种植户普及期货相关基础知识,逐步提高产业风险管理能力。
据介绍,2004年中央提出要“完善粮食期货市场”,大商所据此开展“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通过大力推动“公司+农户”、“期货+订单”试点,大规模开展农民市场知识培训和送信息下乡。“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累计培训约5万人,年发送信息短信超过百万条。2008年大商所通过“千厂万企”工程,加大对大豆产业企业培训力度,加深其对期货市场的熟悉程度和提高其对风险管理的理解能力。2015年起,大商所开始推动“保险+期货”试点,并连续四年纳入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大商所继续深入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推动“保险+期货”收入保险、价格保险和场外期权等模式深入基层,进一步保障农民收益。
不断优化合约规则 完善农产品期货体系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近年,大商所依据现货市场变动情况,持续调整和优化农产品期货合约规则,通过调整交割质量标准和交割地点等方式不断完善农产品期现货结合体系。
在大豆品种上,自2013年大商所在黑龙江设立黄大豆一号交割仓库以来,黄大豆一号的交割区域相继延伸至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结合现货市场实际情况,为更好的满足现货产业交割和套期保值的需求,从黄大豆1号2005合约开始,大商所将黑龙江哈尔滨市调整为基准交割区域,又增设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和双鸭山市等地为非基准交割地,目前位于黑龙江省的交割区域可覆盖黑龙江全省产量的90%。大商所通过优化调整黄大豆一号合约交割质量标准,使得期货质量标准更加贴近现货贸易实际情况,使期货交割标的物更为明确,价格代表性更强,有利于提升企业套保效果,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大商所将继续提供更多的大豆系列风险管理工具,提高期货市场开放活跃程度,利用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推广利用期货对冲风险的“订单+期货”等模式,进一步有效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服务大豆产业稳健发展,推动东北粮食产业和经济全面振兴。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