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1月信贷投放均为市场焦点,且对期债走势带来一定影响。今年1月新增信贷或再次突破前高,需警惕期债短期回调。
结合历年情况来看,因去年12月受额度限制影响较大,被抑制的部分融资需求将在次年1月释放;1月为一年的开端,在“早投放早受益”的驱动下,对公储备项目将大量投放,季节性因素共同推动1月社融和信贷数据反弹。具体来看今年1月的情况,首先,考虑到春节提前,节前贷款需求释放的节日效应在1月更加显著,将对信贷形成支撑;其次,信贷额度较为宽松,前期的连续降准及TMLF等政策缓解负债端压力,永续债等政策缓解资本压力,提升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再次,监管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尤其是小微及民企贷款,纾困政策助力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数量;最后,通道业务继续受限,部分融资需求向表内信贷转移的效应仍在,预计1月新增信贷规模大概率处于2.9万亿元以上,再次创出新高。
即使1月新增信贷数据落在了2.9万亿元以上的历史新高区间,长期来看是否意味着信贷增速的企稳及信用扩张传导的生效?除了需要流动性宽松和季节性效应之外,更需要结合社融和M2等金融指标一起分析。
在社融方面,预计1月新增社融或在3.5万亿元水平,低于历史前高。地方专项债和信用债发行较快,表外收缩幅度或较去年放缓,但居民及企业信贷仍显低迷。从1月可得数据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纳入社融统计口径,截至1月30日,已有约1300亿元地方专项债发行(1月31日仍有约1400亿元待发行,但由于缴款期限制或大多计入2月社融),对比2018年1月,地方政府专项债未录得任何净发行。今年1月至今,信用债净发行量达3342亿元,2018年1月仅为400亿元左右。地方专项债和信用债净发行量同比大幅跳升,有助于削减非标存量持续收缩对社融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居民杠杆高位,可支配收入下降,棚改项目的逐步退出使得居民部门加杠杆意愿明显下滑;企业经营预期较差,现金流和盈利能力均未见明显好转,企业投资意愿较差;此外,票据冲量贷款结构短期化的结构问题凸显,可见风险偏好仍是制约信用扩张的主要原因,资金更多流向票据贴现,企业融资方面仍未看到信用扩张的有效传导。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