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模型预计,弱厄尔尼诺将在2018年冬2019年春形成并持续。弱厄尔尼诺虽会导致东南亚地区降雨减少,但幅度不会太大。从降雨量与棕榈果单产的相关关系来看,弱厄尔尼诺带来的只是9个月之后产地轻微的减产,且效果最快也要到2019年四季度才能显现。而2018年1—11月,马来西亚多数月份的降雨量好于5年同期平均水平,意味着2019年四季度前,棕榈油产情都不会太差。在此情况下,若需求方面没有太多亮点可发掘,则产地棕榈油库存将继续攀升,厄尔尼诺这棵“稻草”终究还是会“不堪重负”。
而襁褓中的厄尔尼诺能否作为新增信息影响2019年棕榈油产量?遗憾地发现,即将被证实的厄尔尼诺尚未导致过去3个月马来西亚降雨减少。按滞后9个月计算,2019年三季度前,棕榈油总体产出难有明显下降。但是,利用基本面的分析进行行情研判需要横看成林侧成峰的眼光。
所谓的研究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简单的线性外推和循环论证基本能够包括大部分策略依据。回顾过去10年棕榈油出现500元/吨以上行情时呈现的规律,可以发现:第一,在融资性贸易时期,棕榈油价格走势跟原油保持密切相关性,2007—2011年的大波段行情几乎就是原油走势的翻版,但近几年相关性有所下降;第二,棕榈油波段行情的拐点大多跟厄尔尼诺相关性不显著,厄尔尼诺对行情的影响不是反转的驱动而是上涨的推波助澜;第三,行情拐点大多跟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拐点重合,80%以上的概率可以佐证上涨行情的开端在库存见顶之时。每年11—12月都是季节性减产的起点,也是库存见顶的时间。统计数据显示,5—6月棕榈油库存会行至低谷。近10年,11月后库存都会季节性下降约50万吨。当前301万多吨的库存有望在2019年5月减少至230万吨。
在梳理信息时发现,当下的纪录库存实际是被增产和降销一起推动的。2018年的马来西亚棕榈油月均增产量比10年均值多5万吨,而月均出口量比10年均值少3万吨,这就解释了2018年库存快速累积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增产的边际影响比降销更大,而且增产有望成为趋势性事件。一般来说,棕榈树6—8年开始结果,盛产12年,而后进入老龄化。以全球特大型棕榈种植公司wilmar为例,其树龄结构上,20%为幼年期,植于2012年前后,即将产果;另外18%年过18,甚至有相当部分超过30年,亟待更替。类似的树龄结构发生在金光等公司。即便不考虑印度、马来西亚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新增,未来总产量也有望迎来周期性增长阶段。
但是,重新说回来,市场更加注重的是当下,即季节性的去库存,马来西亚50万吨的库存预期消化量将推动价格反弹。毕竟,在厄尔尼诺面前,增产预期不会有人买单。况且11月18日—次年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1—2月为南半球夏季,南极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秘鲁寒流减弱,也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与其过度担忧长期利空,不如先考虑季节性主动去库存,棕榈油近远期合约之间的套利更值得参与。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