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二债、五债、十债上涨幅度分别为0.42%、0.30%、0.66%,受美国中期选举和原油市场重挫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遇阻,短期避险情绪再起是影响债市的主要因素。目前五债、十债主力合约价格已接近8月初高点,上行过程或阶段性受阻,11月14日形成的向上跳空缺口有回补需求,价格在高位或将反复波动。
中期来看,债市受到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的支撑,但短期随着国内各项稳增长、宽信用以及提升民企融资政策的密集出台,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继续改善,股市相对债市的性价比在提高,结合技术面考虑,建议多单全部离场,空仓观望是最佳策略。
目前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10月经济数据无明显改善,工业生产延续弱势,投资增速略微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超预期下行。10月信贷、社融、M2等金融数据全面回落,经济基本面对债市的支撑依然有效。
11月9日,央行在《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新增了“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平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强监管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删除了“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和重点领域信用风险,积极化解影子银行风险,稳妥处置各类金融机构风险,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可以看出,政策的优先级已经把稳增长放到了防风险的前面。
政府积极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主要从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多政策纾解民企融资之困,央行行长易纲将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举措总结为“三支箭”;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了“五指成拳”,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实现“一二五”目标;在宏观审慎评估(MPA)中增加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评估指标;国常会要求商业银行四季度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随着诸多提振民营企业融资的硬性政策落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基建仍然是未来政策“补短板”的重要发展方向,10月基建投资为3.7%,年内首次止跌回升,显示7月以来加码的财政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受资管新规影响,表外融资增速从年初的10%下降为-6.6%,企业信贷融资渠道缩窄,需要更多融资途径加以缓解,意味着货币政策的重点将以扩大信用为主,运用结构性宽松政策来对冲表外融资的下行压力。自11月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暂停逆回购操作,仅对MLF到期进行对冲操作,流动性环境中性特征明显,但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小幅回落,资金面对债市并不构成压力。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市场风险偏好或将回升。10月托管数据显示地方债放量发行步伐放慢,银行对国债和同业存单进行了大量增持,而对信用债的增持减少,并且大量抛售政金债,反映银行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下的风险偏好减弱。叠加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银行对短融、超短融和企业债有所增持,未来随着政策的正式执行,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或将有所上升。
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