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7月货币政策例会日益临近,目前业内人士普遍预计,时隔12年的降息可能再现。对投资者而言,又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如何从以前历次降息之后的市场表现,窥探各大类资产的轨迹?股市、商品、货币,谁能顺利借到美联储降息的“东风”?
全球股市:“躺着赚钱”能否再现
时隔12年之后,美联储即将再度步入宽松周期。1984年以来,美联储出现过四轮比较明显的降息周期。第一轮是从1984年9月至1986年8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1.5%降低至5.875%。第二轮是1989年6月至1992年4月,期间美联储一共降息25次,将利率从9.8125%下调至3%。第三轮是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降息13次,将利率从6.5%下调至1%。第四轮降息周期始于2007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时,持续至2008年12月,利率从5.25%下调至0.25%。
历次降息之后,全球多数股指表现较佳。特别是最近一轮降息周期中,欧美主要股指接连出现“大牛市”。2007年10月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标普500指数持续下跌,从1565点一路下行至2009年3月6日的683.38点。而此后,标普500指数开启十年牛市,持续上涨至目前的3000点左右。欧洲主要股指也表现类似,在欧债危机影响过后,纷纷创下新高。
展望未来,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再度降息的长期积极效应将不如2007年至2008年,但股市仍面临短期利好。
从美林投资时钟看,随着美联储及其它央行相继放水,经济开始上行,企业利润开始逐步恢复,因此代表企业价值成长的股票是最值得投资的。由于货币政策仍然宽松,债券收益率仍在较低水平,债券表现仅次于股票。在降息支持下,资产表现从好到差依次是股票、债券、货币、商品。
高盛分析师考斯汀表示,标普500指数通常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始时产生非常可观的回报率。2008年之后,除了降息以外,量化宽松对股市起到了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当下量宽的前景并不明朗。
从2008年11月开始,美联储接连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QE)政策,欧日等主要央行也相继效仿,充裕的流动性对推升股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货币:强美元格局势衰
在美联储即将走入降息周期的背景下,美元走弱的概率进一步上升,强美元格局已出现明显动摇,而非美货币却未必能集体走强。其中,日元以及新兴市场货币都将是不错的选择。受到脱欧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英镑前景并不被看好。
富达国际分析师强调,中长期相对看淡美元。而全球经济疲软正凸显出日元作为避险货币的价值。加之日本央行降息空间有限,日本与其它经济体之间的利差同样在缩小。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今年来连续看好新兴市场资产,其日前又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美联储降息50基点的概率并不低,届时美元将受到打压,连续八年的强势将接近尾声。而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货币、股市的吸引力将明显提升,特别是一些基本面较为良好的新兴经济体货币,有望迎来补涨机会。
FXTM富拓市场分析师陈忠汉表示,近期虽然英国就业数据表现良好,但市场仍专注于探寻英国脱欧的最终命运,随着对英国无协议脱欧的担忧继续升温,英镑前景面临压力。
大宗商品:踩好时点很重要
对于大宗商品而言,踩好入场时机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不同的商品,其很难持续上涨,阶段性的下跌反而带来机会。
美银美林分析师指出,降息的“后遗症”也值得关注。如果降息使得经济依然上行,但同时通胀也开始上行。此时通胀上升会增加持现金的机会成本,大宗商品将成为最佳投资品,股票的配置价值相对较强,而可能出台的加息政策降低了债券的吸引力。在此时,资产表现从好到差依次是商品、股票、货币、债券。
也有分析师认为,并不能完全照搬历史走势,当下美股在高位已经蕴藏风险,大宗商品牛市不排除提前上演可能。平安证券分析师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若美联储在7月底开启降息,将可能导致以美股为代表的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进而加剧未来美股大幅下行的潜在风险。美元指数可能在三季度面临一定回调压力,黄金等大宗商品将受益继续上行。
瑞信分析师表示,在美元走软背景下买入商品不失为良策,但更应关注具体事件性因素,例如当某种商品出现供应短缺或需求旺盛苗头,或是处于过低价格之时,都是入场良机。
中国资产:后劲十足
业内人士指出,从流动性充裕和美元走弱两方面解读,新兴市场资产都可谓后劲十足,正迎来配置良机。而在新兴市场之中,中国资产备受机构看好,特别是近期科创板的推出为股市增色不少。
富达国际中国区股票投资主管周文群表示,长期来看,对科创板持乐观态度,因为它的运作更加偏向市场化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有助于实现公司的真正价值,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首批上市企业(也是未来科创板欢迎的企业)以半导体、医疗器械、可选消费等行业为主。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团队也表示,近期对中国A股持看好立场,偏好消费相关板块(包括食品饮料、家电等),因为其盈利增长相对强劲。此外将公用事业、环保和建筑板块也纳入看好行业名单。返回期货首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