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废铜的分类
要了解废铜产业,我们先来看一下废铜的分类情况,这涉及后期进口废杂铜的类型及数量。
按来源分类
废铜按其产生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次废铜、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新废铜以及消费者使用后产生的旧废铜三类。
一次废铜
一次废铜一般指不合规格的阳极、阴极和坯料,还有阳极废品。这些废料不能进行深加工或出售,通常是将其返回上一步工序,不合规格的铜通常重新返回转炉或阳极炉进行电(解)精炼,有缺陷的坯料则进行重熔和重铸。一次废铜一般不用“走出家门”就已经被回收利用,基本不进入废铜市场。
新废铜
新废铜是指新的边角料或工厂内部产生的废铜。这种废铜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它与一次废铜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在合金化或加覆盖物过程中可能已被掺杂。处理新废铜的方法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它与其他材料的结合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内部回收,这是铸造过程中较普遍的做法,仅需重熔和重新浇铸。直接回收利用有如下优点:维持着所添加的合金元素(比如锌或锡)量。
旧废铜
旧废铜是指废弃的、用过的或(生产企业)外部产生的废铜。它来自已经达到其使用期限的产品。旧废铜是可回收利用的巨大潜在资源,但也比较难处理。
处理旧废铜面临的挑战包括:含铜量低,旧废铜通常与其他材料混合在一起并且必须将其从这些废料中分离出来;不可预知性,材料的供应天天变化,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旧废铜分散在各个地方,而不像原始矿石或新废铜那样集中于某一特定地点。这样一来,旧废铜通常是被当作垃圾掩埋而不是被回收。不过,一直居高不下的铜价正在为从废弃物收集铜增加动力。
就目前而言,废弃的电缆和电线是数量较多且回收利用率较高的一种旧废铜,相比之下,废弃电器和汽车中的旧废铜回收利用率较低。
按铜含量分类
1号废铜
这种废铜最低含铜量为99%,最小直径或厚度为1.6mm.1号废铜包括电缆线、“重”废铜(削剪屑、冲孔屑、公共汽车杆)和线结节。
2号废铜
这种废铜最低含铜量为96%,以线、重废铜或结节的形式出现,并且包含其他几种限制。
低铜(Lightcopper)
这种废铜最低含铜量为92%,其组成以纯铜为主,纯铜表面被油漆、涂层覆盖(排水管、水口)或早已被严重氧化(锅炉、茶壶),其中通常包含了少量的铜合金。
精炼黄铜制品
这个类型包括各种成分的混合合金废铜,其最低含铜量为61.3%,其他限制较少。
含铜废品
这种类型包括了所有含铜量低的原料,比如浮渣、污泥、炉渣、返料、粉料和其他一些废料。
进口废杂铜分类
六类废杂铜(海关编码7404000090)
为自动进口许可,即将转入限制进口许可。主要包括高品位的1#光亮线、2#铜、紫杂铜、黄杂铜等,其中高品位的紫铜和分类明确、杂质较少的黄杂铜可以被直接加工利用;部分品位较低的紫杂铜和品位杂乱的黄杂铜则需要重新进行冶炼。
七类废杂铜(海关编码7404000010)
原本属于限制进口许可废料,要进口此类废料需要获得相关批文,目前已禁止进口。主要包括品位较低的废旧线缆、废电机、废变压器和废五金等,必须经过拆解和分拣等再度加工处理才能被冶炼厂或铜加工厂使用。
B 全球废铜市场供需现状
目前全球废杂铜原料占铜全部消费比重约35%,利用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阳极炉熔炼生产电解铜,即再生精铜,根据ICSG数据,全球通过废杂铜生产的再生精铜占精铜比重的15%;另一类是直接以非精炼铜或铜合金的形式生产出铜材或铜合金。
全球废铜贸易量快速增长,根据联合国数据中心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废铜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85.04亿美元,较2016年的311.95亿美元增长23.43%。
从进口角度来看,我国作为最大的废铜进口国,进口铜品位亟待提升。
根据联合国数据统计中心报告,2013—2017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废铜进口国,进口总额达483.71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德国,进口总额为140.04亿美元,韩国、比利时、日本进口总额依次为82.95亿美元、64.05亿美元、48.73亿美元。
CMRA通过对比前三大废铜进口国的进口废铜价格,发现虽然我国进口金额最高,但其中含铜比例是最低的,仅为40%左右;德国次之,约为70%;韩国的进口含铜量最高,达到90%左右。
从出口角度来看,废铜的供应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化较早的欧美发达国家。
联合国数据统计中心报告显示,2013—2017年,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废铜出口国,出口总额达154.29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德国,出口总额为87.14亿美元;英国、法国、荷兰出口总额依次为53.16亿美元、50.47亿美元、46.04美元。
美国作为最大的废铜出口国,也是我国废铜进口主要来源。比如,根据CMRA数据,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废铜量占总出口量比例的70%,2018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废铜量占总出口量比例就快速下降到了30%,下降幅度较大。那么从美国进口废铜的快速减少是否会对我国废铜供应造成较大影响?根据数据,中国从美国进口废铜量占总进口量比例从2016年至2018年逐年下降1%,从16%降至14%。也就是说,中国进口废铜的结构逐步在调整,仅从国别口径来看,进口废铜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