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面及关联市场分析
1、全球市场大豆供应充裕
中国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对全球大豆的消费影响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近14年来,进口大豆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而其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对豆粕的庞大需求带动。随着养殖行业的逐步稳定,大豆的需求增速也开始出现减缓。2015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开展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15年大豆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预测显示,2014/15年度(10月至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7600万吨,比上年提高8%,这主要是因为国内豆粕需求提高,压榨产能扩张推动进口需求增长。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中国进口大豆数量高达950万吨,创历史单月最高进口纪录,环比6月份的809万吨增加141万吨,增幅17.6%,同比去年7月份的747万吨增加203万吨,增幅27%。该进口量明显大于市场的预期。
而上周人民币中间价累计下跌4.5%,令市场哗然,中国人民币出人意料的贬值对美国大豆出口商构成新的挑战。由于南美大豆供应充足,美元汇率走强,数月来一直制约美国大豆需求,导致美豆出口销售降至七年最低,已经令美国大豆出口商苦恼不堪。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将人民币的官方指导汇率下调近2%,降至近三年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进口大豆对中国买家变得更加昂贵。中国是全球头号大豆进口国。
USDA:截止10月4日,美国大豆收割完成42%,高于五年平均进度32%。在10月报告中,USDA再次证实了对于2014/15年度美豆产量的高估,下调了包括美豆种植面积、收获面积、单产值的数据,从而使得当年总供给减少4200万蒲,而压榨和出口量的继续上调以及种植和其他消费的下调,使得最终2014/15年度美豆结转库存下降1900万蒲至1.91亿蒲。而2015/16年度美豆期初库存以及产量的下调,使得该年度美豆总供给下降6600万蒲,美豆压榨的上调、出口销售的下调使得总消费最终下调4000万蒲,这最终使得2015/16年度的美豆新作结转库存则从9月报告中的4.50亿蒲下调2500万蒲至4.25亿蒲。
虽然美豆新作结转库存下调,但超过4亿蒲的库存水平,也依然意味着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而中国采购进度缓慢依然是导致本年度销售不佳的主要原因。截止10月1日当周,本年度累计销售进度是过去5以来的同期次低水平,本年度累计销售为2193万吨,去年同期为2975万吨,同比下滑26.3%,其中累计销售至中国为873万吨,去年同期为1719万吨,同比下滑49%(2010年同期2222万吨,2011年同期1682万吨,2012年同期2397万吨,2013年同期2749万吨,2014年同期2975万吨)。当然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美豆销售进度对比过去几年依然不佳,但是近期有所改善,累计销售同比已经由下滑50%左右上升至下滑26%。
此外,美国农业部上调了201/16年度全球大豆结转库存预估值至8514万吨,且上调巴西2015/16年度大豆产量预估值至1亿吨;并维持2015/16年度中国进口大豆7900万吨的预估水平。
阿根廷市场:阿根廷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阿根廷出口大豆167万吨,远远高于上年同期的35万吨。 其中阿根廷对中国出口近120万吨大豆。
巴西市场:巴西大豆开始种植,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计,因农户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该国2015/16年度大豆产量将创纪录新高,将介于1.001亿-1.019亿吨,高于上一年度的9,620万吨,
2、港口库存稳定,后期到港稳步增加
截止10月9日,国内进口大豆库存总量632.73万吨,较上周的620.73万吨增加12万吨,增长1.93%,较去年同期的558.6万吨增13.27%。
3、节后油厂开机率有望恢复
图五:进口巴西大豆压榨利润理论计算表 数据来源:天下粮仓 中辉期货
图六:进口大豆价格表 数据来源:天下粮仓 中辉期货
上周国内油厂开机率大幅下降,因适逢双节“中秋”、“国庆”期间,大部分油厂停机放假,全国各地油厂大豆压榨总量1033200吨(出粕821394吨,出油185976吨),较前一周下降25.11%;产能利用率32.94%,较前一周的43.99%减少11.05个百分点。随着国庆假期结束,10月中旬,大多油厂陆续恢复开机,本周油厂开机率将重新回升,按目前油厂的开机计划核算,本周(2015年第42周)全国各油厂大豆压榨总量将提高至167万吨。
目前沿海豆粕价格2700-2780元/吨一线,双节油厂开机率超低,豆粕无库存压力,部分区域仍偏紧,但美豆面临收割压力,油厂后期合同减少,水产养殖逐步进入淡季,豆粕出货将会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