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期货研究所 王志武
今日沪指大幅下挫2.52%,收于3080.42,两市成交额仅有6027亿元;三大期指几乎全部收红,IC领涨,IH最弱,从主力合约分析,IF涨2.22%,收3096.2,IH跌0.37%,收2052.4,IC涨7.64%,收5795,相对现货分别贴水154.29、81.58、348.56;现货指数,沪深300跌3.43%,收3250.49,上证50跌4.89%,收2133.98,中证500涨0.34%,收6143.56;期指成交量大幅下挫,三大期指下降幅度皆在90%上方,持仓量在15%附近,价格却在上升,表明空头平仓意愿强烈,股指期货套保功能大幅减弱。深入分析,即使暂停股指期货交易,对股市企稳上行也无济于事,股指期货本不应承担无关之责,预计后市弱势下行趋势不变,2500点或许是合理位置。
中金所管控再升级,是机还是稽?
中金所再次升级管控措施,从今天结算时起,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各合约的非套期保值持仓的交易保证金标准,由目前合约价值的30%提高到40%;套期保值持仓的交易保证金标准,由目前合约价值的10%提高到20%;各合约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十三;单个产品单日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认定为异常交易行为;从而彻底消灭高频交易与投机者。从今天大盘走势来看,中金所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只能是滑稽的,根本无助于股市企稳上行,相反,股指期货的流动性大幅下降,只会直接促使现货持有者直接大量抛现货,加大市场波动幅度,不利于股市企稳。股指期货的风险规避、分散和转移作用也无法实现,如此,市场将仅剩做多唯一工具。恶意做空/做空受限,恶意做多为何不受公平待遇呢?
期货定价公式、结算方式确保期现收敛
股指期货交割结算价为最后交易日标的指数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这种交割制度确保了期货与现货指数的强制性收敛;从期货定价公式F=Se^(r-q)(T-t),可知,期货有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形成远期价格,扭转市场预期,从而对现货指数具有引领作用,目前,因政府的托市及现货部分股票的停牌等因素,导致现货指数失真,在缺乏套利环境之下,从而出现了期现深度贴水现象,如今,股指期货管控再次升级,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只会导致持有大量现货的机构投资者,大幅平仓,从而引起现货市场大幅波动。股指期货降低现货市场波动率的功能将失效。
从美国87股灾事例来分析
美国在1987年爆发的“八七股灾”之后,群众、部分非业内专家、名人等诸多人士,集体强烈谴责股指期货,一致认为股指期货是股灾的罪魁祸首,以至于美财政部长布雷迪出了《布雷迪报告》,但最终,因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国会作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米勒的独立调查,最终为股指期货正名,其并不是美国股灾的根源。深入分析,知美“八七股灾”根源在于,1)美联储加息,从而导致国库券和其他债券的利率相应提高,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出现转移,致使股价暴跌;2)贸易逆差过大,美元汇率下降,动摇了人们对美元和美国股市的信心;3)海湾战争爆发,促使投资者从股市抽走资金,投向安全资产,如黄金;《布雷迪报告》中核心观点,即1987年10月的股市崩溃主要是由指数套利和组合保险这两类交易在股票指数期货和现货市场相继推动而造成的。组合保险,即持有大量现货的机构投资者,在期货市场进行做空,实现套保;指数套利,即在期货现货出现巨大基差之下,指数套利者入市进行买期货、抛现货,从而有利于促使期现价差收敛。目前我国期现深度贴水,由于融券的困难,指数套利者无法入场,促使基差缩小。相反,套期保值因缺少对手方,而无法很好地为现货股票进行套保,加大了直接抛现货的市场波动,不利于股市企稳。从美国八七股灾时间,股指期货为根源已被证伪,但可惜的是我国监管层却在做被证伪之事。
股灾原因分析与后市研判
从沪指收盘价与两融余额的走势图,可以看出,两组走势非常一致,通过计算沪深两融余额/沪市两融余额与沪指收盘价的相关系数,皆达0.98以上,接近于1,很好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在前期的几篇文章笔者也分析到,牛市的深层次因素即两融及场外配资带来的高杠杆,与此同时,市场普遍对国家改革表示乐观,在货币政策的宽松氛围之下,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随即来临,赚钱效应促使全名皆股现象再次发生;随着监管层意识到股市泡沫风险,两融及场外配资大幅去杠杆,此时经济数据相对疲弱,货币稳定性存疑,从而导致快牛变快熊,实非股指期货之罪也。
维持后市弱势格局判断,市场底预计在2500点附近,由于国家的行政干预,导致现货指数失真,促使期现贴水深度加深,同时,由于缺乏套利环境,只能在期指交割日,方能实现期现指数的强制收敛。再次申明,号召式的慢牛只是纸上谈兵,唯有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企稳,方可实现慢牛长牛,股指期货不应承担无关之责。
沪指收盘价与两融余额的走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