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玉米收储成为鸡肋,国家释放改革信号
从近年的收储情况看,我国库存玉米目前高达1亿吨以上,而玉米的年总产量才2亿吨。巨大的库存量不仅带来了库容压力,还使玉米的价值急剧缩水。玉米存放一年后,淀粉含量就会大量减少,很多饲料企业都将不能再用这些原料,一些生产乙醇等的化工企业凑合着还可以用。
2011年的计划销售5000吨,全部流拍;2012年的计划销售233.63万吨,成交率1.15%;2013年的计划销售293.01万吨,成交率3.39%。库存压力巨大、下游企业经营困难,这样一些问题让玉米收储机制退出的呼声越来越大。农业部日前公布的答复摘要,更是对玉米收储机制的退出发出了明确信号。
“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答复摘要称,“对于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最低收购价”;同时,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在去年,国家已经将大豆、棉花的收储机制退出,取而代之以目标价格制。因此,玉米、油菜籽收储机制的退出也越来越近。
2008年开始实施临储托市收储政策以来,玉米临储政策已经走过7个年头。除2008年国家累计4次下达了4000万吨收储计划,2010年只执行了中央储备玉米收储外,其余年份都是敞开收储:
1)2012/2013年度收储3083万吨;
2)2013/2014年度累计收储6919万吨;
3)2014/2015年度东北产区临储玉米收购入库累计达8329万吨。
通过上面的一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 ,近三年玉米临储政策之所以对玉米其现货价格影响巨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庞大的收储数量这一重要全重的支撑。
7月底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启动早籼稻托市收购,截止8月31日累计完成小麦托市收购1890万吨,同比减少25%,累计完成早籼稻托市收购1890万吨,同比减少24%……全过程严格执行国家确定的小麦不完善粒在10%以内的收购质量标准。玉米临储收购政策是否也会严把质量关,降低收购量?
如果2015/2016年度临储玉米收购量大幅下降,临储收购价将是天花板价格,市场上流通的玉米价格会低于临储价格,不同等级玉米价差会扩大。
图5 中国历年临储玉米收储数量(数据来源:网络整理)
图6 国家临储政策变化线索(数据来源:网络整理)
(六)国内玉米:陈粮充足,新粮上市,进口价低
今年国内玉米正面临“陈粮充足,新粮上市,进口价低”的尴尬。从进口玉米价格来看,9月到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每斤总成本不到1元,低于国内价格,而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量又在7月份创下了历史新高。
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2015/16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2.25亿吨,8月预估为2.25亿吨。中国2014/15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2.1567亿吨。
图7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数据来源:USDA)
图8 玉米库存数据(数据来源:网络整理,单位: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