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居全球第六且预计2028年攀升,地缘、气候等推高价格与原料短缺,企业虽有预案但近半受损,投资宜重基本面,然后续价格走向仍藏变数。
2025年,据机构测算大宗商品价格风险在全球风险排序中位列第六,预计至2028年将攀升至第四位。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与气候扰动加剧供应链承压,地缘政治紧张、关税调整及极端天气事件共同推升大宗商品价格,同时引发原材料供应短缺。
本年度《全球风险管理调查》数据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与原材料可得性仍是左右全球商业格局的核心变量。尽管部分大宗商品价格自疫情峰值有所回落,但另有品类价格已突破历史高位;且受持续不确定性与需求波动影响,多数大宗商品价格仍高于2020年之前水平。

企业应对原材料短缺与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逐渐增大。影响风险格局的市场动态地缘政治紧张、劳动力短缺及气候相关扰动正持续冲击供应链稳定性。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加剧原材料短缺,更推高多行业成本——涵盖食品、农产饮料、汽车及制药与生命科学领域,充分暴露全球供应网络的脆弱性。与此同时,部分大宗商品关税上调直接增加生产成本,对制造、建筑等行业的竞争力构成显著压力。
能源类:2024年年中,地缘政治紧张与减产措施叠加,推动原油及精炼品价格大幅冲高。当前,得益于供应充裕与需求放缓,世界银行预测2025-2026年原油价格将呈下行趋势;但需注意,天气因素与升级的地缘政治风险仍使市场敏感度居高不下,波动态势预计将持续。
金属与矿产类:稀土、铜及多晶硅的持续性短缺,正对部分行业形成压制——例如直接推高风电涡轮机与太阳能面板的生产成本桶钴、镍、钨等金属在科技叙事下价格暴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4年锂、钴、镍出现阶段性供应过剩,引发价格下行与产能收缩。
农业与畜牧类:受冲突地区供应链中断、生物燃料需求波动及天气条件影响,农畜产品价格仍维持高波动状态。尽管部分品类价格有所回落,但脆弱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依旧突出。损失与应对准备情况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原材料短缺的破坏性正逐步升级。尽管60%的受访者表示已制定应对预案,但近半数机构仍遭遇实际损失——且仅17%的受访者完成风险量化评估,这意味着多数机构仍暴露于市场冲击风险之下。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指出预计2025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12%,2026年再降5%,同时2022年俄乌冲突之后,全球经济反弹推动的繁荣周期步入尾声,但是实际发展背道而驰,金、银、铜等商品接连创高,除了工业需求外,也是承载流动性的优良载体。大宗商品投资中,更需要对品类持续的跟踪以及对游资逻辑反复的思量。
在调查前12个月内,47%的受访者因该类风险承受实际损失。60%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机构已建立专项应对方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风险与原材料短缺的策略流动性水平、营运资金规模及融资渠道通畅度,仍是有效管理大宗商品价格风险与原材料短缺的核心要素。
在进行大宗商品投资时,基本面分析可能是更加好的选择,关注原材料库存存变动的原因,甚至有时受全球气温上升与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影响,都可能使大宗商品短期供给产生风险,同时观察上下游业务中断、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情况,或者对企业潜在财务影响的全景的把握去综合研判。
对于技术分析,个别商品等合约或许会因为大资金、主力的个人行为出现背离于技术面的走势,今年大宗商品价格风险或原材料短缺风险的依然在上升,商品市场的价格有望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