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9月29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基准12月棕榈油期货合约FCPOc3未能延续反弹,在日内震荡后转而收低,最终报收于每吨4384林吉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2林吉特,跌幅为0.27%。这已是该合约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跌。
周一(9月29日),马来西亚衍生品交易所基准12月棕榈油期货合约FCPOc3未能延续反弹,在日内震荡后转而收低,最终报收于每吨4384林吉特,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2林吉特,跌幅为0.27%。这已是该合约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跌。从技术层面审视,日线图上,布林带轨道位于4355.18至4512.92林吉特区间,价格在中轨4434.05林吉特下方运行。MACD指标显示,下跌动能虽仍存在,但其柱状线有所收窄,暗示下行动力可能正在减弱。

当日市场的核心逻辑在于外部关联市场压力与内部基本面预期之间的博弈。吉隆坡交易公司Iceberg X Sdn Bhd的自营交易员David Ng明确指出了这一双重影响:“毛棕榈油期货因豆油价格走弱而收低。”这一判断在具体数据上得到印证: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豆油价格当日下挫0.9%,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主力豆油合约下跌0.51%,棕榈油合约亦跟随下滑0.35%。由于棕榈油在全球植物油市场中需与这些替代油脂竞争份额,其价格走势不可避免地受到拖累。
然而,市场的下行空间受到了明显抑制。David Ng补充道:“对未来几周库存下降的预期,使得下行价格压力受到遏制。”这一观点构成了当前市场的关键支撑逻辑。市场参与者正密切关注即将发布的数据,以验证这一预期。船运调查机构预计将于次日(9月30日)发布完整的9月份出口预估,而更为权威的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的9月供需数据则定于10月10日公布。这些数据将为库存变化提供实质性证据。
宏观环境方面,多项因素对棕榈油构成短期压力。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下跌,因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经由土耳其的原油出口恢复,加之OPEC+计划在11月再次增产,增加了全球供应。疲软的原油期货削弱了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经济吸引力。同时,林吉特兑美元汇率走强0.17%,使得以林吉特计价的棕榈油对于海外买家而言成本升高。
尽管如此,行业权威分析师对中长期前景的乐观判断,为市场提供了底层信心。行业分析师Dorab Mistry预测,在2025/26年度,全球最大的植物油进口国印度的 edible oil 进口量预计将增长4.6%,达到创纪录的1710万公吨,这一增长将由其棕榈油采购驱动。此外,知名行业分析师Thomas Mielke预计,鉴于供应趋紧,全球棕榈油和豆油价格在2026年1月至6月期间有望每吨上涨100至150美元。这些长期观点与当前市场的短期调整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指明了潜在的趋势性方向。
总体而言,当前棕榈油市场正处于多空因素交织的敏感阶段。短期内,竞争油脂市场的疲软、能源属性的削弱以及货币因素的利空,共同构成了价格上行的阻力,导致市场连续收跌。然而,市场并未出现恐慌性抛售,其下行幅度相对有限,这清晰地反映出投资者对马来西亚本土库存即将转入下降周期的强烈预期。对于专业交易者而言,未来几个交易日的出口数据以及月中旬MPOB的报告至关重要,它们将是验证库存预期能否兑现、从而推动价格摆脱当前震荡区间的关键。在市场确认新的驱动因素之前,这种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格局或将继续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