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中金二维码

下次自动登录

登录
忘记密码?立即注册

其它账号登录:新浪QQ微信

手机网
首页>>期货>>期市动态>>  正文
精华推荐 财经号
博客 直播

孔明:收官之战弱势震荡,节后A股何去何从?

这种走势收盘,是一种悲哀立春过后蛇狂舞!

皮球胖胖:新春红包是不是选择了延后发放

临界点爆发之际,散户被迫成了局外人!

中金股海:静待节后市场打破短期平衡

玉名:大块头护盘,那些有关春节的“日历效应”

常长亭:利好堆积股指向上是必然趋势

  • 徐小明 天赢居 寒江钓客 洛阳上官 幽兰行天下
  • 老孙头谈股 秦国安 龍哥论市 蒋律 股海潜蛟
  • 山东虎子 牛家庄 孔明看市 A炼金师 先知窝窝
  • 灵枝 旗帜先明 短线高手 牛传千股 龙头1988
  • 鸿牛 短线王 律动天成 海西一狼 五域论湛
  • 狗蛋 李博文 波段龙一 股市猎枪 涨停板老黄
  • MORE图说财经

    +300%!出口有望成为晶硅行业新的需求“爆点”?

    2025-02-02 15:58:02 来源:期货日报
      

      当前,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实现“双碳”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晶硅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大,为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和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工业硅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我国工业硅产业的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光伏产业等清洁能源发展迅猛,我国也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和消费国。行业人士表示,随着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我国晶硅光伏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硅平均生产成本同比下降9.53%

      

      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工业硅正成为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据了解,工业硅主要有电力和还原剂两大生产成本,其余为硅石成本、电极成本、人工成本、折旧成本以及其他费用。其中,电力成本占比为30%~35%,还原剂成本占比为25%~30%,硅石以及电极成本占比为7%~15%,余下成本为人工、折旧及其他费用。

      

      据SMM数据,2024年,我国工业硅553#的平均成本已从2023年年底的13330元/吨下降至2024年年底的12060元/吨,同比下降9.53%。厦门国贸有色矿产副总经理戴佳伟认为,技术进步、能源转型及碳质原料价格下跌,是引发工业硅生产端成本下滑的重要原因。

      

      2024年工业硅原料成本价格均不同程度下降。比如,2024年各地区硅石价格不同程度走低,就连需求始终保持高位的湖北地区硅石,价格也出现一定程度下行。数据显示,2024年,湖北硅石价格从2023年年底的462.5元/吨,下降至2024年年底的435元/吨,同比下降5.95%。

      

      从技术的进步角度来看,广发期货分析师纪元菲认为,随着大型企业进入工业硅市场,规模化集约化有利于工业硅降本增效,大炉型单炉产量不断创新高。此外,部分小型企业单炉产量也不断提升。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工业硅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单炉产量提高了10%~15%,进一步推动了总产量增长。

      

      “随着不少多晶硅一体化产能投放和大炉子技术改进,实际产能增量远超我们想象。”浙商期货新能源项目部部长陆诗元表示,这几年技术突飞猛进,小炉子检修挖炉的频次越来越低,大炉子甚至不用挖炉,日产也从50吨/台提高到65吨/台。按市场统计的炉子数量,每种炉型单炉日产乘以365天,计算得出全国产能已达960万吨/年,西北地区5省就已有530万吨的产能规划。如果只考虑头部两家大厂和多晶硅、有机硅一体化产能,就已超过420万吨/年。目前一体化产能还在继续规划,即便未来12500KVA以下的炉型都被淘汰,大概只能淘汰370万吨产能,如果需求稳定在40万吨/月,那么工业硅一年的需求为480万吨,有可能头部两家大厂和一体化产能就能满足全国全年需求。

      

      陆诗元认为,除了增加供给,更重要的是各方面单耗降低,加上余热发电,目前大炉子的电耗特别低。“多晶硅为了降本增效,也在不断改善原材料的接纳程度,导致市场对工业硅质量的包容度增大了很多。”据陆诗元介绍,在西北调研时发现生产97硅的成本要比生产交割品规定的99硅成本低2000元/吨。他认为,如果市场真实可用的工业硅质量下降,将明显降低工业硅生产成本。此外,一体化企业可能还有一些对多晶硅的优惠电价政策,在多晶硅需求不好的情况下,这些优惠额度可以转移给工业硅生产端,这也引发了2024年工业硅成本持续下移。

      

      2025年,工业硅行业可能还会进行技术更新。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谢洪介绍,当前工业硅生产正在迎来技术性突破,大型直流工业硅冶炼炉的技术更新,或能带来15%~20%的节电效果,从而带动工业硅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据悉,当前直流电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铝合金行业,未来有望在工业硅行业逐步应用。

      

      同比增长超300%,我国已成为多晶硅净出口国

      

      在晶硅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材料的主要原料。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林如海介绍,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包括硅石、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装机等。其中,多晶硅是投资额度最大、技术壁垒最高的生产环节,且多年来我国多晶硅产业在产业规模、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市场价格等方面为整个产业链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去10年,全球多晶硅产能、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主要增量来自中国。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全球多晶硅产量从2014年的3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159.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42%。同期,我国多晶硅产能和产量从16.5万吨和13.5万吨,分别增长至210.5万吨和14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2.7%、30.4%。

      

      “和工业硅一样,电力是多晶硅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多晶硅主产区的电价比海外低,能源成本优势明显。”纪元菲表示,这是我国多晶硅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内产能释放、产量增加,近年来,我国多晶硅对外依赖度进一步下降,并于2024年7月,由多晶硅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7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2921吨,出口量为5793万吨,出口量明显大于进口量,净出口2871吨。从全年的角度来看,2024年,我国多晶硅累计净出口0.02万吨,其中累计进口3.98万吨,同比下降36.76%;累计出口4.00万吨,同比增长超300%。

      

      展望2025年,纪元菲认为,随着海外下游产能释放,叠加国内多晶硅价格的性价比优势,多晶硅出口有望保持增长,多晶硅出口增长有望成为多晶硅需求的新增长点。

      

      “硅能源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绿色的产业,也是符合当前新质生产力条件的产业。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硅产业发展仍有不少进步空间。”林如海认为,硅产业链各环节在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安全生产、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他建议,行业应营造良性竞争环境,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只有保持各环节有合理的毛利率,头部企业才有保持创新的能力,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中金在线期货声明:中金在线期货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