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席勒:如何理解当前的增长停滞
来源:敦和资管 作者:罗伯特·席勒 2017-06-01 11:13:08
中金在线微博
关注
自2007—2009年的“大衰退”以来,世界主要央行将短期利率维持在零附近的水平。在美国,即使在最近升息之后,短期利率仍然不到1%,而主要政府债券长期利率也处在类似水平上。此外,主要央行买入并持有巨量债务,
对市场的支持也是创造了新纪录。
为何所有这些经济续命手段都是必须的,并且要维持如此之久?
如果说是大衰退导致了这个结果的话,那是过于简化了。其实,长期实际利率(经通胀调整)在2007—2009年间并未触及低位。如果回顾过去35年的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就会发现一个稳步下降的趋势,大衰退时也并没有特别反常之处。2009年衰退终点时的收益率为3.5%。而现在只有略高于2%。
实际利率基本也是如此。大衰退期间,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收益率一度达到近3%,而在衰退终点时为近2%。此后,10年期TIPS收益率基本上呈现下跌并保持低位的走势,2017年5月时只有0.5%。
人们愿意把自己的钱以如此低的利率锁定10年,这一事实表明悲观的趋势由来已久,最近的热门术语“长期停滞”就反映了经济持续疲软的现象。2013年11月,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国际货币金组织(IMF)的演讲中提到了这个词,随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把它推向了热门,此后它就像病毒一样快速蔓延。
尽管长期停滞一说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五年后才开始广泛传播,但这个术语本身的历史要悠久得多。它第一次出现是在1938年12月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作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发表讲话,以及同年出版的汉森著作中。
汉森说“长期停滞的本质”是“无力的复苏在襁褓时期就夭折,而萧条得以自我维持,形成了一个坚硬的、几乎不可克服的失业之核”。在汉森的主席讲话中,他预期美国经济的停滞将永远持续下去。当时,始于1929年股市崩盘的大萧条正在接近第十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打响。直到1939年二战开始之后,停滞才宣告结束。
汉森的大萧条时期长期停滞论是基于对美国出生率的观察。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生率反常地低,而此前在20世纪20年代末已经出现了大幅下降。低出生率使得停滞永久化,汉森认为,因为人们不需要在孩子身上花这么多钱,也觉得不必为未来进行那么多投资。事实上,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平均出生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有所下降。但低生育率并不是危机的特殊结果,因为出生率稳步下跌的趋势已经持续了大半个世纪。
另一个解释是2008年危机长期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即非常恐惧这种罕见但后果巨大的“黑天鹅”事件随时都会发生,尽管消费者信心指标稳中有进,金融市场波动也相对较低(除了一些例外情况)。纽约大学的朱利安·科兹洛夫斯基(Julian Kozlowski)、劳拉·维尔德坎普(Laura Veldkamp)和文基·文凯特斯瓦兰(Venky Venkateswaran)的最新论文指出,保持这些恐慌是理性的,因为一旦此前难以想象的事件真的发生,就会认为它是合理的。
我认为的停滞论是关于人们对技术迅速进步的焦虑。技术的迅速进步可能最终取代大量乃至大部分工作岗位,造成巨大的经济不平等。人们可能更加不愿意在今天花钱,因为他们对于失去长期饭碗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恐惧——但这种恐惧在他们回答消费者信心调查问卷时未必会涌上心头。果真如此的话,他们可能更加需要低利率形式来刺激支出。
危机后好消息的接踵而至可能带来了温和的乐观,但没有真正消除对于未来爆发新危机的恐惧。然后,政客和媒体虽然试图助推乐观情绪,但普通民众仍难以甄别和确认。
自2012年前后以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频创新高。但在大萧条期间也反复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新闻媒体不断地报道一项又一项经济指标创出新高。在论文数据库中搜索1930—1939年间的“新闻和报纸”,能够找到10315篇带“新高”字样的文章。这些报道大部分都是关于经济指标的。1933年,在大萧条触底的那一年,达到新高的有:石油产量;小麦、黄金和商品交易所席位价格;烟草消费量;邮政存款;个别公司销售额或利润等。
这些愉快的报道可能让人们有了一些希望,认为总体局面正在改善,但并没有缓和他们仍有可能遭遇灾难性经济事件的恐惧。这种不祥的预感阻挡了超强刺激措施,制约了他们的支出。叙事心理学告诉我们,这并不矛盾:人们可以同时接受类似和矛盾的叙事。当人们在普遍想象灾难情景的时候,决策者也必须对此有所行动。(完)
- 名博
-
指南针:七连阳又有何妨 少爷:首战告捷有重大启示
彬哥:六连阳后防止回调 李君壮:连续上攻高抛低吸
- 推荐
-
牛熊:周四的热点直播
指南针:周四操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