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损失
厌恶损失:不愿意止损。我宁愿不盈利,也不愿意止损出局。这就是很多人的心理状态,期货还好,因为有杠杆,大波动,人们更容易能够认清止损的必要性,但是股市中,不愿意止损的人的数量非常庞大,因为,股票在牛市中总是会上涨的这句话,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理由。
而职业交易者都止损都直接而果断,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沉没成本
因为厌恶损失,衍生出了人们对待“沉没成本”的态度。沉没成本指的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经济学家薛兆丰曾经指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很难接受这些事实。
比如海龟交易法则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公司投入了1亿美元研发出了一个项目。结果这个项目开发成功以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明显更好的技术。按照正常的理性的逻辑,这个公司应该放弃之前的项目,转而研发这个新的项目,应该着眼于未来,不必在意之前已经花掉的成本。
但是,这种转变会让这家公司觉得自己的1亿美元成本白白浪费了。他们有可能会继续坚持最初的项目……这就是沉没成本带来的糟糕决策,被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所影响。
在交易中,这种现象也市场可见。
比如,很多人经常死扛着一支股票,除了厌恶损失的情绪外,或许他还在想,这支股票我如果平掉了,那么我之前的损失就浪费了。于是,他就死守着想要捞回成本,根本不管不问别的走势更好的股票。这个就跟上面说的那个公司是一个道理。因为之前的成本而放弃了别的更好的机会。
这种行为模式会随着亏损的增加而被强化,因为沉没成本越大,人们越难以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有人的股票拿了几十年的原因。让人能够关掉电脑,卸载软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既然已经亏了这么多,如果我止损,那么这钱不是都打了水漂么?
可实际上呢?实际上,后期行情怎么走,跟他付出了多少沉没成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此,对于交易员而言,该止损止损,该回吐回吐,不要过分在于那些沉没成本。
处置效应
海龟交易法则把人们更愿意落袋为安成为处置效应。但是我觉得它是由厌恶损失和厌恶不确定而导致的。当我们的账户有浮盈的时候,我们会同时面对利润的不确定性,和利润可能损失掉的可能性。这就导致了我们难以忍受继续持仓。我们迫切的想把盈利这件事给确定下来。所以,一旦有浮盈,尤其是在浮盈开始波动的时候,是人们最想平仓的时候。.
可实际上,交易需要拥抱不确定,需要在有浮盈的时候,尝试获取大的趋势行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机会拉大盈亏比,实现整体交易逻辑的正向收益预期。见好就收的思路,是根本持有不到趋势行情的。
关于厌恶损失和厌恶不确定,下面一张图可以完美的展示:

一个20%的概率,将我们的两种本能轻易的调动了出来。